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2018年1月陕西区域性暴雪过程诊断
徐娟娟, 郝丽, 刘嘉慧敏, 郭大梅, 赵强
干旱气象    2020, 38 (1): 117-125.  
摘要290)      PDF(pc) (3057KB)(1639)    收藏
利用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FY-2G黑体亮度温度TBB资料和ECWMF 0.125°×0.125°高分辨率资料,对2018年1月3日陕西区域性暴雪进行诊断。结果表明:500 hPa切断低压分裂低槽、700 hPa西南急流和850 hPa东风回流是暴雪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700 hPa强西南急流、偏东气流分别携带来自孟加拉湾和东海的充沛水汽是产生区域性暴雪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层冷空气的侵入是本次暴雪发生的主要触发机制;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的有利配置导致的强上升运动和中低层深厚正涡度的发展和维持是暴雪形成的动力机制。长约1100 km、宽约200 km、TBB≤-40 ℃的狭长云带东移过程中发展的TBB最低为-52 ℃、尺度为20~100 km的中-β尺度对流云团是造成小时降雪量超过2.0 mm、产生区域性暴雪的主要原因。本次暴雪属于冷季高架对流,对称条件不稳定导致的倾斜对流使上升运动加强,雷达回波表现为平行于0~6 km垂直风切变的平行带状结构,且雪带随气流移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区域气象站实时资料问题分析与质量控制
孙林花,徐娟,李仲龙,张明,倪振江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5)-03-0521
3. 2012 年盛夏山东西部一次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形成机制
徐娟, 纪凡华,韩风军,吕博,王健, 衣霞
干旱气象    DOI: 10. 11755/j. issn. 1006 -7639(2014) -03 -0439
4. 浅析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基本特征
纪凡华, 刘敏,王国清, 徐娟,韩风军
干旱气象    DOI: 10. 11755/j. issn. 1006 -7639(2014) -03 -0354
5. 全国气象干旱监测预警业务试验平台设计与实现
孙林花,冯建英,李仲龙,徐娟,张明
干旱气象   
6. 2010年山东聊城市2次大暴雨形成机制的对比分析
徐娟,王健,纪凡华,吕博,李楠
干旱气象    2011, 29 (1): 75-81.  
摘要1804)      PDF(pc) (2315KB)(2479)    收藏

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雷达回波特征方面对比分析了山东省聊城市不同季节2次大暴雨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夏季大暴雨具有降水量大、短时性强、降水强度较强、危害大等特点。夏季大暴雨能量场强,多伴有强对流天气发生;大暴雨存在中气旋和逆风区,并且对应于暴雨和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区域;秋季大暴雨发生时,雷达回波强度不是很强,但持续时间比较长;秋季大暴雨发生时,物理量场上一些暴雨指标比夏季大暴雨稍低;大暴雨难以预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